Home > Archives > 树状组织的终结

树状组织的终结

Publish:

“如果严格遵从树状结构,那么城市和组织都将毁灭。” —— 柄谷行人《作为隐喻的建筑》1

上面这句话,出自一本哲学小册子,《作为隐喻的建筑》,作者是日本著名思想家柄谷行人2。今天我们不去谈哲学,更不会谈这本书的主题“解构主义”。而是要说一下,单由这句话引发的我对当前市场环境下,组织的架构设计应该去向何处的思考。

柄谷行人在这本书中,提到了著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3关于半网络结构和树状结构的划分。亚历山大多年来在不同程度上把“自然形成”发展起来的城市称作“自然城市”,把设计师、规划师苦心制造出来的城市或其一部分称为“人工城市”。亚历山大认为自然城市具有半网络(semi-lattice)结构,人工城市则具有树状(tree)结构。人们在组建城市时,会作为树状结构来组建。树状结构与半网络结构是关于若干小系统如何形成一个复杂大系统的思维方法,更通俗一点说,它们是针对集合序结构的名称的4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半网络结构和树形结构。假设现在我们有橙子、西瓜、网球、足球。要记住它们,我们需要进行分类。也许有人会分为橙子和西瓜(水果)、网球和足球(球类),还有些人会根据它们的形态分为橙子和网球(小)、西瓜和足球(大)。仅仅如此,则这两种分类都是树状结构。二者相加则可以形成一个半网络结构。

亚历山大认为半网络结构比树状结构更具有发展成为更加复杂为妙架构的可能性。比如由20个要素组织成的树状结构只包含19个子集,但由20个要素组成的半网络结构可以包含10万种以上不同的子集。但是,因为树状结构提供了将复杂事务分割为单元的简单、明晰的方法,所以尽管自然结构总是半网络结构,但人们往往将其还原为树状结构。比如城市规划、图书目录、军队与官僚机构等。

当然,在组织实际发挥作用的地方未必保持着严格的树状结构。尽管官僚机构在形式上是严格的树状结构,但实际业务常常不经上级组织而是横向进行,所以在实际功能中更接近半网络结构。最典型的树状结构或许是间谍组织及地下组织,其成员只与上级组织联系,成员之间的横向联络是被禁止的。 亚历山大认为,“在任何机体内,过度的规划以及与内在要素的解离,就是将来毁灭的最初征兆。解离在社会中表现为无政府主义,在个人中则是分裂症以及日益迫近的自杀的征兆。”

回到组织结构的思考上来,工业时代延续下来的管理理念,企业内部通过树状架构实现职能分工,通过KPI实现执行,用流程实现控制,这种理念天然就和“网状组织”相对立。组织结构是企业面对未来的最基础保障,也是每一位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1962年,企业史学家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Alfred D.Chandler)在《战略与结构:美国工商企业成长的若干篇章》提出了“结构跟随战略”假设:企业的经营战略应该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的战略,随着战略变化而变化。福特、通用电气等企业开始纷纷进行大胆尝试。

直到今天,随着商业环境复杂程度、变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在每个阶段都会出现全新的特征和问题,组织结构调整已经成为了趋于常态的改良措施。今年年初,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1月13日在全员公开信中表示,阿里将进行组织结构的全面升级,多名高管被重新任命并轮换对调。无独有偶,美团点评CEO王1月9将日美团平台与酒旅事业群合并,成立美团平台及酒旅事业群;大众点评平台与到店综合事业群合并,成立点评平台及综合事业群。蒙牛第四任掌舵人卢敏放上任百天后,在1月5日宣布革新蒙牛的横向架构,将原核心业务板块分成常温、低温、冰品、奶粉独立运营的新事业部。

那么,作为创业组织的我们,应该如何设计组织架构呢?是效法华为,“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学习美军特种部队平台型的组织模式,还是仿造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

  1. 《作为隐喻的建筑》,有朋友戏称读懂此书需要了解甚至精通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雅各布森、结构主义(列维·斯特劳斯)、后结构主义、索绪尔的语言学、胡塞尔的现象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马克思的资本论、形式主义、柏拉图主义、逻辑学、数学、康德、蒙田、笛卡尔,以及西方哲学史,很明显这是一个大话题。 

  2. 柄谷行人,1941年生,日本著名思想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生于尼崎市。东京大学经济学部本科毕业,后获同大学英国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文艺评论家。原为法政大学教授,现为近畿大学特任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客座教授。 

  3.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1936年10月4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50年代初,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了建筑学学士学位和数学硕士学位,1959年开始在哈佛大学攻读建筑学博士学位,1963年,亚历山大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1967年创立环境结构中心并任其主任至今。亚历山大在建筑、计算机、设计和复杂网络领域有深远的影响。 

  4. Christopher Alexander, “A city is not a tree, “ Architectural Forum, 122, no.1-2,1965.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授权。转载请注明转自: Alfred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